两大千万吨级35CrMo合金管项目上马 引发“产能过剩说”
【两大千万吨级35CrMo合金管项目上马 引发“产能过剩说”】
28日上午,防城港企沙工业园。已经获得发改委核准的防城港35CrMo合金管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兴建。 两天后,如果一切顺利,同样已核准的另一千万吨级项目——广东湛江35CrMo合金管基地项目也将如期举行开工仪式。 据悉,两个项目建设均以压缩35CrMo合金管产能为前提,其中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 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获悉,虽然宝钢和武钢在此之前均已淘汰落后产能达千万吨,但未来如何协调新增产能与落后产能,仍是未知数。而以武钢集团为例,目前并无压缩产能的具体方案。 项目建设以压缩产能为前提 根据发改委文件,广西防城港35CrMo合金管项目的建设地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企沙工业园,实施单位为广西35CrMo合金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规模为年产铁850万吨、钢920万吨、35CrMo合金管860万吨,总投资为639.9亿元。 广东湛江35CrMo合金管基地的建设地点为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实施单位为宝钢湛江35CrMo合金管有限公司,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35CrMo合金管938万吨,总投资为696.8亿元。 发改委核准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35CrMo合金管基地项目并非没有条件。批文显示,项目建设均以压缩35CrMo合金管产能为前提,其中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 但关于新建两大基地,外界一直都有质疑。在35CrMo合金管行业产能过剩而企业效益微利的当下,项目建设被指责为高水平重复建设。 对此,张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界对于项目会加剧产能过剩的说话不妥,“宝钢武钢两项目的新建产能建立在淘汰旧产能的基础上,落后产能的退出,往往离不开新产能的挤压作用。”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余东明近日也释疑称,这是中国35CrMo合金管行业新变局的开始,“这是结合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优化产业布局和落实相关规划而作出的决策”。 据悉,我国35CrMo合金管工业长期“北重南轻”、布局并不合理,沿海大型35CrMo合金管企业更是稀缺。目前,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长期从外地大量调运35CrMo合金管,其中,广东需求的35CrMo合金管中一半以上需要靠外调。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 《35CrMo合金管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要优化产业布局,改变35CrMo合金管业发展“北重南轻”局面,“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35CrMo合金管精品基地,彻底改变东南沿海35CrMo合金管供需矛盾”。工信部称,建设湛江、防城港35CrMo合金管精品基地,将彻底改变东南沿海35CrMo合金管供需矛盾,并提前布局中国35CrMo合金管出口。 武钢称暂无压缩产能方案 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就已同意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但由于随后的金融危机和35CrMo合金管全行业产能过剩,两个千万吨级的35CrMo合金管项目迟迟没能拿到“准生证”。 兰格35CrMo合金管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琳称,两大基地是符合35CrMo合金管工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是沿海,第二是定位高端精品,第三立足南部,可以缩小运输半径,“沿海、靠近资源、靠近市场,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还可以将产品销售到东盟自由贸易区”。 不过,两项目如何压缩35CrMo合金管产能更引人关注。 5月29日,武钢集团一位管理层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并无详细的压缩35CrMo合金管产能的具体方案。根据他的理解,对于发改委提出的压缩产能的要求,更多为项目建成后的淘汰量。 武钢集团向媒体表示,压缩计划仍在调整中,暂时还不确定。 前述武35CrMo合金管理层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多年来,武钢集团一直在做淘汰产能的工作,“淘汰落后产能,不仅是一项35CrMo合金管工业政策,也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落后产能的能源消耗大,成本控制要差,效益利润也会更差,企业为更好发展也一定做这些工作”。 而为了配合湛江项目,早在两年前,广东35CrMo合金管集团就决定在广东省已淘汰1000万吨35CrMo合金管产能的基础上继续削减落后产能,并实施广钢环保迁建,但具体如何实施仍有待观察。 此外,防城港和湛江35CrMo合金管基地虽然分别位于两广地区,但两者生产的产品高端薄板面对的市场和腹地都是华南及东南亚市场,因此,未来不仅面对35CrMo合金管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和全国35CrMo合金管产能过剩的挑战,还要面临近距离的厮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