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0Cr合金管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40Cr合金管
/ 对40Cr合金管等产能过剩行业要有正确估计 |
对40Cr合金管等产能过剩行业要有正确估计 |
|
发布者:聊城市长宇管业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3-12-19 14:44 Thursday 阅读:1181次 |
对40Cr合金管等产能过剩行业要有正确估计
【对40Cr合金管等产能过剩行业要有正确估计】 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过程中,产能过剩集中行业将面临什么情况,涉及到的企业应采取什么战略,如何理解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就此记者专访了在此领域造诣很深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副主任。他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是一种常态,只有产能过剩了才有优胜劣汰,才会有技术进步,才会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讲的比较多的是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带头的行业,包括40Cr合金管、建材、汽车、机械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战略自然会有相应调整。
刘世锦副主任表示,对产能过剩状况要有一个正确估计。我们不否认中国经济存在着种种问题,存在着不合理的需求,但同样不能否认主流需求是来自市场。各种观点可以讨论,但当我们的主观判断和现实需求不一致时,是我们的主观判断错了还是市场错了?恐怕还不能轻易说“市场错了”。13亿人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性质,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国际和历史经验可以借鉴。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不能说已经到位。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总体上看是经济发展中供求动态平衡中一个阶段性现象。
首先,目前认为产能过剩问题一些行业,例如40Cr合金管、汽车,在两三年前都是供不应求的行业,只是在近一两年情况有所变化,电力至今还有一定程度短缺。中国经济至少在今后十年仍然有条件保持快速增长,目前认为过剩的一些行业的产能,还没有达到将来可能的需求高点或峰值,例如汽车行业,2010年有可能达到1000万辆,长期有可能达到2000-3000万辆;40Cr合金管行业,过去业界的权威看法是钢产量不超过14亿吨,但2004年需求超过3亿吨(达到31亿吨),还不够,因为价格还在涨,2005年达到349亿吨。这个数字过去是不可思议的。2006年如果增长10%,将达到38亿吨,增长15%(这并不是一个高的增长率),将超过4亿吨。去年我们还估计中国40Cr合金管产量的峰值在38亿吨,现在看来这个数字是挡不住的。
其次,应当把已经形成的产能与适应市场需求、有市场竞争力的产能区分开来。不能认为已经形成的产能都是合理的,都应该也都能够发挥作用。当然,所谓“落后产能”,有技术落后的问题,更多的是体制和机制落后的问题。真正有竞争力的产能,总体上说不是多了,在不少行业还很不够。笼统地讲产能,很容易忽略、掩盖“落后产能”问题。
再次,应当注意在产能过剩上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扭曲问题。现在估计产能过剩,不少是企业在行业增长处在上升期时预期和规划的产能,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将作出调整。有的企业所做的产能扩张规划,喊得响,实际上是一种市场策略行为,不能当真。把这些已经调整或作为策略行为的规划产能作为产能过剩的依据,显然会做成信息扭曲。还要注意,由于存在利益关系,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人为夸大产能过剩问题的动机。
鉴于目前产能过剩状况,要控制产能过剩企业的过快增长。投资者一看某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投资积极性就会大大减弱。另外,从企业讲,企业竞争加剧,要研究采取什么战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包括进一步降低成本、细分市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刘主任说,一些企业产能过剩后竞争加剧,总体上讲平均盈利状况下降,企业分化加剧,有些企业还能维持,有些企业比较艰难,有些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兼并重组过程加剧,在整合过程中,有的企业被兼并了,有的企业兼并了别人,优势企业进一步扩张,将促使企业内部结构合理化。
如何理解和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呢?刘主任告诉记者,在这个问题上,一是不能采取“叶公好龙”的态度。
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的常态。如果一直是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丰厚,企业有改进质量、技术、服务的压力和动力吗?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所谓落后的生产能力才有市场空间。象前两年,只要能炼出钢,装出车,就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进步、优胜劣汰、结构调整和优化、增长方式转变等等,只有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条件下才可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为经济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是要有正确的看问题方法。现在有一种潜在的逻辑,似乎只有供求相当才是最好的,也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人类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总是面对的不确定性,百分之百的供求平衡是不可能的,不仅现在,永远也不可能,市场经济不可能,计划经济更不可能。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有重要区别的。市场经济通过分散决策降低“出错”的可能性,把计划经济中的少数几个人的决策变为成千上万人的决策,从而降低供求偏离的幅度。市场经济的另一个优点,是决策者要对自己的决策后果负责,从而增强决策的谨慎。市场经济的优势不是表现在不出错,而是降低出错的概率和出错以后能够较快纠正。
三是政府应该作什么。用行政性办法完全限制新的进入并不是好的办法。产能过剩情况下投资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能够进入的往往是有竞争力的项目,没有竞争力的项目让投也不会去投,完全堵住可能不利于结构优化。
政府应当做好几件事情。第一是信息服务,把自己掌握而企业和社会不掌握的信息发布出来,引导企业的投资和调整。这件事情很有必要,但好处不多,有关机构兴趣不大。能否做好信息服务,可以看成是政府职能转变、能力提高的标志。第二是打破企业重组购并的地区、所有制等方面的障碍。现在的企业重组,跨地区难度很大。在一级政府的辖区内可以,出去就不行。而在本地区,往往采取拉郎配办法。第三是减少和取消对产品、投资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加强环保、节能、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管制。
当记者问到中小企业问题时,刘主任说,总体上,我们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解决就业问题发挥较大作用,而就业是长期存在突出的问题。从整个金融体系改革和发展来说,怎么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方便、更加灵活、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金融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要拓宽融资渠道,但要具体分析。一些创新性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和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银行一般不愿意贷款,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另一种劳动密集型,优势是吸引就业,需要有针对性的支持,鼓励银行对这类企业增加贷款,或开辟其他融资渠道。国际上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从这方面看,中国也应加快金融创新。(证券日报) |
|
|
|